春節過後,鄭州市一家雜糧饅頭店免費給環衛工人發放“愛心饅頭”,店主和環衛工人親如一家的溫暖互動曾感動全城。然而最近,“免費領饅頭”的愛心招牌卻被店主摘掉了。“自己掏錢獻愛心還被罵,真寒心。”饅頭店店主說。(4月4日《北京晨報》)
  自己掏錢獻愛心還被罵?這是怎麼回事?仔細探究,原來,幾名已經不再是環衛工人的群眾領饅頭遭拒後,可能因為誤解,與店主爭吵起來,說免費饅頭是環衛公司給的福利,公司每個月給了饅頭店店主劉夢華錢,不給饅頭就是店主自己扣下了,並且說了很多難聽話。這也難怪店主妻子李女士感慨,“我們獻愛心不求別人感謝,但也不能因為這招別人罵啊。”好在多數人對店主的善舉還是給予了理解和感激,令人欣慰。饅頭店主決定變換方式繼續獻愛心,更是令人感動。
  主動獻愛心還招來罵聲和不解,這不僅嚴重傷害了愛心人士,也令廣大熱心人士頗感寒心。饅頭店店主也是小本經營,只因感動於環衛工人的辛勤勞動而做出免費發放“愛心饅頭”的善舉,卻因為少數人的不解和誤會而招致無端責罵,試問,如果這樣的事情再多一些,誰還敢學雷鋒?誰還敢做好事?誰還敢獻愛心?
  在我們的社會中,仿佛存在著一種病態心理,這種心理認為,沒有人會無緣無故做好事當好人,人人都在追名逐利,做好事必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在裡面。在這種病態心理的驅使下,很多人往往就會對好人好事產生不解和誤會,不圖回報獻愛心做好事就會招來質疑和嘲諷,這實在是一種可怕的現象,會給整個社會風氣帶來非常嚴重的不良影響。這不禁讓人想起飽受爭議的“老人倒地該不該扶”的問題。樂善好施、助人為樂本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,然而,在有些時候,該不該、敢不敢弘揚這些美德卻成為了一個必須思考的問題,這實在是一種悲哀,令人徹骨痛心、扼腕嘆息。
  誠如饅頭店店主妻子李女士所言:“不能因為一次失敗就全盤否定,畢竟還是熱心腸人多,我們的社會需要愛心。”弘揚傳統美德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責任,該當雷鋒的時候還是要當雷鋒,該搭把手的時候還是要搭把手。同時,我們每個人都要學會感恩。別人幫了我們,不能覺得是理所當然,更不能不明就里地產生誤會和責怨,以免讓好人做了好事卻寒了心。對助人為樂者要感恩,並要把這份感恩化作自己助人為樂的動力。政府和媒體要大力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,堅決支持好人好事,積極宣傳正面典型,減少道德失範現象,凈化社會風氣,傳遞正能量,提振精氣神,努力使全社會形成學雷鋒樹新風的良好氛圍。
  文/王理陽  (原標題:“愛心饅頭”引發的道德考量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x99xxvyy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